AG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电话:18003717858
邮箱:admin@hnjishikang.com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连云路50号1号楼11层1130号
中药材价格一路“J9九游 AG九游 app狂飙”行情何时“当归”?
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为3512,比今年8月8日最高点的3604回落92个点。但大部分材仍在高位运行,持续涨价也开始传导到消费终端,“看中医越来越贵”的声音不绝于耳。业内专家指出,中药材疯涨方式不可持续,不仅令下游中药厂成本承压,还可能让上游种植户受害。中药是中医的基础,长期来看,中药材保持稳定高质的生产流通,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“我们常用的200多种中药材至少J9九游 AG九游 app涨了60%,几乎无一幸免。”中药材涨价持续数月,零售药店感受颇深。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大参林、同仁堂、宝芝林、海王星辰等多家药店,工作人员对于中药饮片涨价毫不讳言。“疫情之后中药的销量比疫情前增长了十多倍。”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,有的熟客长期在药店拿药,这轮涨价后,原本一副中药六七十元,现在就超过100元了。药价涨了,市民不乐意,药店的利润也在压缩,“我们的毛利率其实还比之前降了。”
药店的尴尬处境从中药饮片公司处也得到证实。广东某中药饮片经销商表示,他们的下游客户部分是药店,现在一般都不会签订长期供货合作协议,报价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。有些品种价格太高,药店不敢多要货,严重亏损的品种他们也会停止进货。
在医院端,因招标采购模式,中药饮片的价格和品种通常在合约期内相对固定,但持续的价格上涨也同样带来影响。
“跟西药相比,吃中药越来越贵了。”随着集采的推进,用量大的西药品种如降糖药、降压药越来越便宜,相反,备受追捧的补益类中药价格一路走高。某三甲医院临床中药师告诉南方日报记者,党参、黄芪、麦冬等品种价格上涨较快,比如麦冬,前几年每公斤40多元,现在已经涨到200多元。“补血补气类中药饮片通常适用于亚健康人群调养或肿瘤患者扶正,价格上涨后,市民也会有抱怨。”
民营医疗机构同样承受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。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董事长涂志亮今年8月初指出,中药材涨价增加了几百万元的成本,企业也在通过建仓收储以及参与到种植端等方式,对冲风险。
上游牵动种植,中游涉及饮片加工炮制,下游包括成药制造和市场流通,中药材涨价波及中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。
而在源头种植端,中药材涨价潮并未带来明显的获益。在广东云浮市从事中药种植和种苗培育的伍达威告诉记者,“价格上涨对种植户来说有利好,但资本囤积了大量市面货源,目前上涨的中药材基本上不是产新的,一年一产的品种估值上涨了,还要看后市价格走向。”以广藿香为例,春天种植,冬季收获,目前价格未受影响,药通网数据显示,全棵12元左右,还不及去年底的18元。而对于生长周期三五年的品种来说,这波价格上涨更是“连汤也喝不上”。
“中药材疯涨,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,包括游资进入、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国内大健康市场需求增加等,我了解到的情况,从国外进口的中药材大部分价格并没有上涨。”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认为,中药材价格通常在20%-30%浮动,但像近半年来的大面积猛涨现象显然不正常。
“中药材价格周期呈现3年一个小周期,9年一个大周期,本轮周期已经持续11年,在高位运行三年,不符合周期规律。”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用“失控”来形容此轮中药材上涨。
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指数监控,本轮行情爬升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,今年6月以来,传统的用药淡季更是迎来一波普涨和猛涨,多味中药材突破历史高位。协会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,通过药通网对亳州、安国、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常用大宗药材价格进行调查,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%,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%,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%。
江苏、广东以及亳州等地中药协会组织均指出,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,部分游资或经销商联手,恶意囤积药材,低进高出,使得中药价格出现异常的暴涨。7月8日,协会发布倡议书,呼吁“坚决反对、也绝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到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、投机炒作等扰乱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中去。”
“近几年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,其实更在于中药产业结构失衡,包括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、中间环节过多等。”贾海彬指出,中药是整个中医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物质基础,是典型的“以小博大”“以一缕系千钧”的产业。2022年,常用中药材品种产能518.52万吨,市场规模达到2586亿元以上,呈加速增长态势。在中药材产业链上,工业及终端的市场规模与营收水平远高于种植端,工业企业为整个产业链的获利主体和话语权掌握者,但长期不重视源头和供应链保障;再加上中间环节极度混乱,生产环节得不到反哺,即使中药材价格暴涨,药农也得不到多少收益,成为,客观上造成中药材生产端保障能力极为薄弱。
对于部分中药材品种价格上涨两三倍的情况,杨得坡教授提出,需要警惕种植户盲目跟风“羊群效应”,反受其害。“未来中药材如果继续无序暴涨暴跌,最后受伤的会是种植农户、下游药厂,也会伤害整个中药产业。”杨得坡认为,“过去三五年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张,有些甚至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,随着供应增加,预计这种大面积涨价不会持续,明年可能迎来比较大的跌幅。不过今年北方大面积洪灾,根茎类药材绝收,部分品种会受影响。”
杨得坡同时指出,随着国家对于中药材质量溯源的监管加强,未来生态种植、质量稳定的中药材会更受市场青睐。
针对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,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孙晓波认为,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:一是供需间出现衔接上的问题;二是供需间信息不够通畅,应用不足;三是中药材流通领域有序组织协调不够。
“以韩国高丽参为例,高丽参品牌名气高的原因在于,韩国早期建立了以政府引导的公社联盟组织人参种植的体系,不仅制定新品种的繁育标准,还对产品的市场供需提供更多管理模式。”孙晓波称,我国单品种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类似的联盟,即便是中药材整体成立了联盟也远远不够,因为我国中药材品种多、涉及面广、产区也广泛。
未来如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与价格?孙晓波认为,要有效衔接源头种植企业、饮片加工企业、中医药生产企业和终端医疗机构,组织行业搭建起平台,推动信息发布、品质提升、标准制定,完善药材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。“未来中成药生产企业药品使用大的片区,可以继续加强‘订单农业’这种模式,或者是与中药材生产基地进行有效衔接合作,打掉一些中间环节,降低中药材的生产成本、流通成本,稳定价格保证质量。”孙晓波称。
“中药材价格暴涨,加上中药集采政策倒逼,生产企业聚焦于源头,将给产地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,但如何去中间环节是大难题。”贾海彬分析认为,“企业订单+合作社种植”将成为主流。未来需要大数据平台精准引导产销,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大型药企针对重点品种建仓收储,国家能否针对中药材建立“战略储备库”?杨得坡教授认为,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决定了生产流通存在波动性,应该从国家层面加强监管和调控,甚至像烟草一样进行“专控”。
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资深专家刘红卫表示,中药材战略储备可以发挥“蓄水池”作用,实施“丰储欠补”。在某些药材价格低迷时加大战略储备,解决“药贱伤农”问题,同时规避高价储备风险,防止价格暴涨暴跌。
刘红卫表示,我国正常年用量5万吨以上中药材有14种,1万—5万吨的是53种,5000—10000吨的是54种,1000—5000吨的是150种。建议从全国年用量5000吨以上的品种入手,组织相关专家研究确定国家收储的中药材品种、规格、数量、价格及库存轮换等。